1.1 两会话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消除“病耻感” 缓解睡眠障碍
全国两会期间,健康议题持续升温,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与公众关切紧密交织,心理健康、睡眠障碍干预、科学管理体重等“隐形健康问题”逐渐走向聚光灯下,健康治理的精细化需求日益凸显。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将推出系列稿件,小切口、多视角解读政策深意,传递民声民情。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是睡眠门诊,为精神疾患或者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困扰的朋友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内容来源:上观新闻)
1.2 欧睿2025新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健康趋势加强,睡眠经济增长显著
近日,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发布了《2025年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深入探讨将塑造未来消费者行为的五大核心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也为品牌提供了战略性的增长机会。报告涵盖健康、财务、环境、信息过滤和人工智能等多个维度,揭示消费者如何在这些领域做出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全球健康趋势的崛起,睡眠产业也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扩展。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市场报告,睡眠产业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呈现出强劲的增长。预计全球睡眠市场的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继医疗健康、智能家居之后的第三大增长引擎。值得关注的是,睡眠问题不再是小范围的健康话题,而是迅速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议题。从基础的睡眠质量问题,到深层次的心理健康调节,睡眠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而在这其中,全球高端床垫市场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端床垫作为提升睡眠体验的关键产品,市场需求因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而持续攀升。(内容来源:福布斯中国)
1.3 十年磨一剑,华为手环10预售开启:最轻薄机身,睡眠监测再升级
3月13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发布华为手环10产品外观海报及视频,宣告这款全新健康手环即将发布,同时开启预售。作为华为手环系列的最新力作,华为手环10以其全新铝合金机身、业界最轻薄设计和多彩配色,再次彰显了华为在智能手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这不仅是华为对自身产品线的又一次升级,更是对“科技普惠”品牌使命的生动诠释。华为手环10将继续依托品牌优势,带来更全面的专业健康手环体验,尤其是提供更优质的睡眠健康服务,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健康红利。(内容来源:新浪数码)
图片来源:华为
2.1科技新产品
2.1.1 华为手环10:最轻薄机身,睡眠监测再升级
从华为终端官方公布海报、视频等物料来看,华为手环10在外观设计上重大焕新。它首次采用了精致耀目的铝合金机身,时尚立边设计搭配CNC钻切工艺,打造出利落精致的切面和具有强烈科技感的宽幅高光边框。细密的砂纹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机身的质感,使其在不同光线的映照下散发出淡淡辉光。
图片来源:华为
除了材质工艺的升级,华为手环10还将带来业界最轻薄的产品机身。机身重量仅为15g(增强型聚合纤维款14g),厚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99mm。这一极致轻薄的设计,不仅让佩戴更加舒适无感,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睡眠监测体验。毕竟,对于一款需要全天候佩戴的健康手环来说,舒适度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来源:新浪数码)
2.1.2 2025年新款智能超声波睡眠仪
智能超声波睡眠仪采用40kHz低频超声波技术,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声波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这种声波频率经过安全阈值测试,可在不接触皮肤的状态下穿透衣物和毛囊,刺激大脑皮层产生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相较于传统助眠设备,该技术无需佩戴电极片或耳夹装置,降低了使用门槛。
设备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通过AI算法分析睡眠周期特征,自动匹配适合的超声波强度模式。部分升级款产品还融合环境调节功能,支持白噪音生成与暖光波长调节,形成声光协同的助眠环境。
该设备主要面向50岁以上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的人群。家庭场景中,仪器可置于床头柜或嵌入智能家居系统,与卧室灯光、空调联动形成睡眠友好环境。便携款机型重量控制在200克以内,适合旅行携带,帮助中老年人在陌生环境中保持睡眠节律。(内容来源:网络)
2.2研究新发现
2.3.1 「多睡觉真的能减肥」!两项研究:延长睡眠时间能减少能量摄入,每天多睡1小时=少摄入270kcal热量!且发现一新激素Raptin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肥胖风险比那些睡足7-9小时的人高出近50%!那反过来想,如果每天能多睡一会儿,是不是就能轻松减肥呢?
这不,最近发表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于超重人群,每天多睡1小时=少摄入270kcal热量,能达到体重管理的效果,长期坚持3年可瘦12kg!(内容来源:公众号“生物谷”)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2.3.2 睡眠不足+晚睡=血糖失控?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揭示睡眠模式与血糖稳态的关联
血糖调节在代谢健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血糖水平的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既往研究已确定睡眠不足是糖代谢受损的危险因素,但长期睡眠模式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仍有待探索。
2025 年 3 月 5 日,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在 JAMA 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上发表了题为:Trajectories of Sleep Duration, Sleep Onset Timing, an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睡眠时长不足和入睡晚与成年人血糖波动加剧相关。连续血糖监测(CGM)数据显示,持续睡眠不足和晚睡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更大,这一发现对糖尿病预防和管理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内容来源:公众号“生物世界”)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聚焦疼痛与睡眠,浙大竺院团队用穿戴式神经调控AI硬件撬动海外健康科技市场
神经调控技术以其精准性和低副作用的独特优势,正在全球疼痛管理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发布的循证临床指南,已将外周神经调控列为治疗慢性疼痛的I类推荐,而欧洲偏头痛治疗指南也将迷走神经调控技术纳入强推荐级别,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医疗领域的权威地位与临床价值。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对穿戴式干预技术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借助如Whoop、Oura Ring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解决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进一步推动了穿戴式健康硬件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一趋势不仅揭示了神经调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更预示着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巨大市场潜力。未来,该领域或将持续吸引技术与资本的关注,成为全球健康科技创新的核心赛道。
在这一领域,一支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毕业生领衔的创业团队脱颖而出,其核心成员在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深厚学术背景,曾参与多项国际前沿研究并具备丰富的产业转化经验。他们创立的深圳未来脑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未来脑律”),凭借创新的闭环神经调控技术和全球化布局,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技术突破、产品落地及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内容来源:动脉网)
当前,睡眠健康及相关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且备受关注。政策层面,两会重视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问题,推动相关门诊设置,为民众提供服务。市场方面,睡眠经济增长显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高端床垫等产品需求上升。科技产品推陈出新,华为手环 10 和智能超声波睡眠仪等体现了技术创新,在设计和功能上满足用户对睡眠监测和改善的需求。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揭示了睡眠与减肥、血糖等健康问题的关联,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神经调控技术及穿戴式健康硬件产业潜力巨大,创业团队的成功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活力。整体来看,各方面协同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
本文编辑:Mark,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为整理编辑,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