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医学会男科专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共同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承办的“2025年睡眠障碍与健康学术论坛”在BFC外滩金融中心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跳出单一学科局限,深度融合泌尿男科、内分泌、神经、麻醉、中医、护理及心理等多学科视角,共同聚焦睡眠障碍这一影响全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王彤处长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王彤处长首先肯定了当前健康促进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强调健康促进是提升全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应持续推动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其中睡眠健康防治尤为重要。面向未来,呼吁各方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通过政策协同、科普深化与数字赋能,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新格局,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切实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睡眠质量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学术专场上,多位专家带来前沿报告。卢慕峻教授(仁济医院)与姚晨成教授(市一医院)指出,肥胖与睡眠障碍如同“难兄难弟”,共同对生育能力构成显著威胁,提醒有生育计划的群体必须关注睡眠问题。郁超教授(龙华医院)分享了海派中医药调治睡眠的独到经验,强调“辨证论治”的整体观优势。朱英坚教授(市一嘉定医院)则介绍了电生理治疗这一非药物干预技术,为顽固性失眠患者提供了新选择。郭春妮教授(市一医院)就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这一国际前沿药物的进展进行了报告,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维持清醒的核心系统,有望为患者带来更接近生理性的睡眠。王颖林教授(杨中心)分享了麻醉治疗技术在控制性镇静中的应用,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失眠打开了新思路。

构建“防-治-促”一体化睡眠健康体系
下午的“党建引领科普直通车”专场,将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公众能听懂、用得上的健康科普。从抗失眠药物的合理应用,到睡眠障碍与前列腺健康、神经疾病的关联,再到新兴的肠道菌群干预策略,内容覆盖了睡眠健康的全链条。病例讨论环节,梁莉、操彬等医生分享的真实临床案例,在多位专家抽丝剥茧的分析下,生动演绎了如何为复杂病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睡眠改善方案。多位专家及音乐与运动治疗相关专家参与了深入分析与讨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代表着对睡眠障碍的认知已从单一的“睡眠问题”升级为关乎整体健康、需要多学科协作应对的“系统工程”。 与会专家相信,通过凝聚各学科智慧,必将为提升全民睡眠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原标题:2025睡眠障碍与健康学术论坛在沪举办 多学科专家共议前沿进展
本文转载于文汇报,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