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打造睡眠医学中心“样板工程”,清华长庚的10年探索
2025-01-15

11.png

在清华长庚医院这些年,叶京英逐渐探索出“整合式”诊疗模式,即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为中心,耳鼻咽喉科牵头,多学科联动,实现整合式诊疗。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健委公布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其中一项要求,我国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叶京英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也是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10年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时,她担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咽喉科首席专家,主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获得过诸多成就。

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是叶京英职业生涯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她曾遇到过很多病情复杂的患者,“很多患者晚上睡不好觉,但是他们不能描述在睡觉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2014年,清华长庚医院开业,叶京英带着对睡眠医学的热爱决定在一家新医院开始她的探索之路。在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的支持下,她带头成立了睡眠医学中心,后开设了睡眠专病门诊。历经多年发展,该中心已成为医院的“金字招牌”之一。

刚过去的2024年,清华长庚医院迎来了其成立10周年的里程碑,同时也是睡眠医学中心运营的第10个年头。借此契机,“医学界智库”专访了叶京英主任,试图对过去10年睡眠医学中心所做的探索进行总结。


01 高起点启航睡眠医学中心


在来到清华长庚医院之前,叶京英在睡眠医学领域已享有很高的威望。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期间,她曾推动全国睡眠医学平台的建设,例如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家委员会的成立,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2014年11月,清华长庚医院正式开业。成立之初,医院向各医学领域的专家广发邀请,吸引了众多知名专家加盟。同年,叶京英决定放弃北京同仁医院的续聘机会,来到清华长庚医院。

22.png

叶京英在门诊为患者做检查

该中心定位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睡眠医学中心”,在医院建设之初便是重点支持的临床诊疗中心。叶京英告诉“医学界智库”,睡眠疾病的诊治水平关乎着医院在很多疾病方面的诊疗水准。

“比如说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它是顽固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还和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关联。”因此,提升睡眠监测的水平,以及跟睡眠疾病相关的综合诊疗能力,能同时提高医院在多种疾病上的救治能力。

起初,因为清华长庚医院刚起步,被业内或者公众认同还需要一个过程。叶京英回忆,“最初我们每天只有个位数的患者,发展到现在,每天有几十例,每年总共接诊几千例患者。”

和纯粹意义上的“重新开始”不同,当时跟着叶京英一起来清华长庚医院的,还有北京同仁医院的部分医护团队,以及她的学生们。叶京英不避讳说睡眠医学中心有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传承,但这10年的发展中,清华长庚医院办院的思路和理念也为睡眠医学中心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

“清华长庚医院坚持的第一个理念是质量第一、患者利益第一。在睡眠医学中心,我们做的睡眠监测收费并不高,但是对于每一份睡眠监测结果的判读,我们始终坚持人工判读。”

33.png

叶京英和团队在睡眠医学中心讨论病历

叶京英向“医学界智库”解释,人工判读实际非常费时耗力,一份优质的睡眠监测报告的产出,中间还会经历技师复核、医生复核等环节,最少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收费不高,但付出较高的人力成本所带来的效果是,从清华长庚医院出去的每一份监测报告都是高质量的。

“这种方式也让我们逐渐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后来其他医院接收的病情复杂的患者都会推荐到我们中心来。”叶京英介绍,这些年,中心还在不断探索,包括居家睡眠监测、儿童睡眠障碍、复杂睡眠疾病的治疗。


02 睡眠医学中心的“清华长庚特色”


如何打造出引领全国、赶超世界的睡眠医学中心?在诊疗方面,叶京英做了很多探索。在建设睡眠医学中心之初,她提出了“睡眠医学的精准个性化诊疗”,近年来在中心设立了“个案管理师”,使得中心诊疗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个案管理师属于进阶护理师的一种,是为一些专病患者设立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在2015年9月构建了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师规范化培训及管理体系。

根据睡眠疾病的特点,睡眠医学中心也专设了个案管理师。“我们科配了两个个案管理师,一位负责成人患者,一位负责儿童患者。对于专病患者,他们会负责从诊断到出院后的所有管理和随访。”

44.png

叶京英在病房检查患儿

叶京英指出,该做法不仅让医生知道患者出院以后的情况,还有助于让患者坚持长期的疾病管理,并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能及时复诊,实际上是关乎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据统计,以呼吸机治疗为例,睡眠医学中心的个案管理师将出院后长期坚持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比例从30%提升到90%,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2020年,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设睡眠专病门诊,实现了技师团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与代谢科、口腔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联合诊治。除了给患者看病,睡眠专病门诊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培训。

在清华长庚医院,不管内科、神经科还是耳鼻咽喉科医生,都会定期安排集中学习,一是让每个专科医生都会鉴别诊断,二是针对复杂病情的患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对于复杂的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我们现在还加入中医的治疗,不能耐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今也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03 如何做“睡眠医学样板工程”?


在外界眼中,清华长庚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一直被认为是“睡眠医学的样板工程”。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叶京英表示,打造样板工程是医院一直以来设立的目标,这也为中心在人员培养、技术创新和管理结构等方面探索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在这种理念下,睡眠医学中心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叶京英介绍,在中心建设之初,她曾多次出国参观学习,观察不同国家在建设上都采取哪种诊疗路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营的方式。在开始阶段,她也尝试将国外一些睡眠医学中心的方式复制过来,但发现这可能不符合国内的医疗环境。

55.png

叶京英(右二)带队参加国际会议

“我注意到国际上很多睡眠医学中心也有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只不过他们建设得比我们早,我们去学。完全照搬照抄是走不通的,所以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创新。”

叶京英希望可以做出在国内同行可借鉴的睡眠医学中心模式。基于此,在清华长庚医院这些年,她逐渐探索出“整合式”诊疗模式,即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为中心,耳鼻咽喉科牵头,多学科联动,实现整合式诊疗。

简单来说,睡眠医学中心主要以睡眠监测为基础,由院内其他各科医生共同合作、支撑完成学科的建设。相关专业的医生都隶属于他们各自的科室,并遵循各自科室的管理,但他们都会在中心共同协作治疗睡眠相关疾病。

这使得在睡眠医学中心的医生都有“两重背景”,一是有各自专精领域的知识储备,二是有睡眠疾病诊疗的经验。“比如说睡眠医学中心的精神科医生,他们一定会是精神科里最会治睡眠问题的,睡眠医学中心最会治精神疾病的。”

叶京英指出,这是因为不同专科医生有各自的优势,如果把这些医生都并入睡眠医学中心管理,那么他们就很难在原本学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睡眠医学中心是服务于所有学科的医生,打造一个共用的平台,借此联动全院的资源。”

在清华长庚医院这10年里,叶京英还在全国各级医院推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综合评估及治疗体系。她告诉“医学界智库”,早在北京同仁医院期间,她和她的团队就在探索这一体系的建立。“其实,我们最初建这个体系是想服务于耳鼻喉科医生,让他们能准确地判断患者做手术是否有效。”

66.png

而经过多年发展和改进,这一评估及治疗体系早已扩展到外科治疗领域,并普及到更多基层医院。有数据统计,其开创的多项睡眠呼吸暂停诊治关键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医师1万多名,协助建立百余家睡眠医学中心,惠及患者超1500万。一系列成果还获得教育部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12月中旬,清华长庚医院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睡眠医学清华论坛。作为睡眠医学中心打造的标志性品牌之一,该论坛已成为外界了解清华长庚医院的重要窗口。对于未来发展,叶京英表示:“通过每年举办论坛,我期望未来我们能与全国更多的睡眠医学中心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创新与推广,推动我国睡眠疾病诊疗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原标题:打造睡眠医学中心“样板工程”,清华长庚的10年探索

本文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转载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