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基于“电压门控”的“脂质过氧化记忆”,能够精确记录我们的睡眠需求。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睡眠压力的产生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神经递质的积累、代谢废物的堆积等。然而,这些假说都难以全面解释睡眠需求的调控机制。
研究发现
2025年3月19日,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Sleep pressure accumulates in a voltage-gated lipid peroxidation memory”,为我们揭示了睡眠需求调控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聚焦于果蝇的大脑,发现了一种名为Hyperkinetic的蛋白质,它是果蝇体内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 channels)的一个关键亚基(β-subunit)。
研究发现,Hyperkinetic蛋白内部的一个微小“能量分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辅因子,在睡眠需求的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大脑活动时,一些由脂质产生的特殊信号分子,例如4-氧代-2-壬烯醛(4-ONE),会与NADPH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状态,从而记录下我们清醒的“时长”。
工作原理
脂质过氧化与信号记录
当细胞膜受到脂质衍生的羰基化合物(如4-ONE)的影响时,Hyperkinetic蛋白中的NADPH会失去一对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开关”被拨动,记录下了一次“清醒事件”或“代谢压力”。
氧化还原循环
NADP(NADPH的氧化态)会一直停留在KVβ的活性位点,直到细胞膜发生去极化(与神经元的活动状态有关)时,它才会被释放,并被新的NADPH分子替换。
这个过程就像给“计时器”重新上发条,为下一次的“清醒记录”做好准备。
睡眠压力的累积与释放
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大脑中越来越多的Hyperkinetic蛋白发生氧化,记录下清醒的时长。
当这些氧化态的Hyperkinetic蛋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大脑会感受到睡眠压力,触发睡眠行为。
入睡后,随着神经元的去极化活动,NADPH重新结合到Hyperkinetic蛋白上,氧化态被还原,睡眠压力逐渐释放。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在果蝇身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基因改造实验
通过基因手段改造果蝇,使其Hyperkinetic蛋白的功能受到影响。
观察这些果蝇的睡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发现Hyperkinetic蛋白功能受损的果蝇睡眠模式异常。
脂质水平分析
利用高分辨率扫描微探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SMALDI-MSI)技术,分析果蝇大脑组织中的4-ONE水平。
发现睡眠剥夺的果蝇大脑中,4-ONE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证明了脂质过氧化与睡眠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揭示了睡眠压力积累的一种全新分子机制,将睡眠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脂质代谢联系起来。它提醒我们:
熬夜的危害
长时间熬夜不仅会导致精神不振、注意力下降等问题,更可能在脑细胞深处留下“氧化损伤”的印记。
虽然大脑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长期的、持续的“氧化压力”可能会对神经元的正常功能造成损害。
睡眠障碍的治疗
如果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未来或许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来改善睡眠障碍。
这对于预防与睡眠不足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Rorsman HO, Müller MA, Liu PZ, Sanchez LG, Kempf A, Gerbig S, Spengler B, Miesenböck G. Sleep pressure accumulates in a voltage-gated lipid peroxidation memory. Nature. 2025 Mar 19. doi: 10.1038/s41586-025-08734-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108451.
原标题:Nature: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竟有“电压记忆”记录睡眠需求!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一座大脑(ID:gh_3f4445655a80),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