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世界睡眠研究的开创者,想通过疯狂的实验把一天变成28小时
2024-04-23

微信图片_20240418161444.jpg

本文作者:Kee,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前不久,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国家通过媒体发声,表示已经开始大规模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反观我们的996、007,职场人的不易,已经开始要卷睡眠的地步了。

当你开始觉得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的时候,那个第一位世界公认的系统研究睡眠的专家,REM(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者,提出了睡眠的不同阶段相关理论,被誉为“现代睡眠研究之父”的纳撒尼尔·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就曾想通过睡眠实验验证,把一天变成28小时,一周6天的可行性。

 

疯狂的不睡觉实验

 

在20世纪初,人们对于睡眠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贝格尔发现的脑电波,通过对于脑电波的记录与观察,可以使研究人员很快识别被研究者的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之间的转换。

除此之外,另一个睡眠研究中的主要依据就是体温。人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入睡的过程中有所下降,醒来后又逐渐回升。当时的科学家们认为,体温是作为睡眠实验的有效判定依据,这其中就包括克莱特曼。他希望能够验证人不是只能适应一天24小时的作息,如果被研究者的体温周期变化能够符合新的作息节奏,那么自己的想法就将得到验证,反之就是无法适应。

一开始,克莱特曼就有一个大胆的预设,他想把一天过成48小时。

1938年,克莱特曼开始了自己首个著名的睡眠实验,由他亲自作为实验对象。克莱特曼强制剥夺自己的睡眠长达180个小时,尝试度过了一周白天39小时+晚上9小时的“48小时制”生活。可惜实验最终没有形成规律的作息表现。

在此之后,克莱特曼计划了一个看起来更具可行性的实验——尝试“28小时制”和“21小时制”生活,分别把一周的时间压缩至6天或延长到8天。这次他还增加了自己的学生作为实验参考样本,可最终结果却是,有一名学生的体温变化开始符合新的作息周期,但克莱特曼本人的体温周期变化却不曾改变,简直是把“24小时制”刻到了骨子里。

 

现代睡眠研究之父

 

这项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让克莱特曼有诸多不满,其中一点就是他认为自己的实验收到了外界太多的干扰,包括日出日落的昼夜规律,于是他开始冒出了更疯狂的想法。

克莱特曼把实验场所搬到了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中,那是世界上已知最长的洞穴,常年恒湿恒温,时间在这里都仿佛停滞了,可以说是真正的与世隔绝。

克莱特曼与学生继续尝试28小时作息,但这一次他们更加严格。在这28小时中,他们把9小时用于睡觉,10小时用于工作,剩余的时间用于除了睡眠之外的自由活动。

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洞穴中,他们整整过了32天。

 微信截图_20240418151515.png

1938年7月6日,当克莱特曼与他的学生理查德从猛犸洞穴中走出,即刻引起了当时社会的轰动。倒不是因为克莱特曼展现了多大的研究成果,而是当时两人近似野人般的造型,引起了大家热议。不过,这也开辟了世界睡眠研究史上“洞穴实验”的先河,受到了后续科学家们的参照。

就在第二年,克莱特曼以此次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出版了《睡眠与失眠》。在书中,克莱特曼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最终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查德仅用了一周时间,就适应了新的作息;而比理查德年长20岁的他本人,自始至终都无法适应新的作息。只能说睡眠及作息规律还是因人而异,影响不同。

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太如人意,但在经历过多次睡眠实验和持续性的研究之后,克莱特曼逐渐被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研究睡眠的专家,“现代睡眠研究之父”的名号也就由此诞生。

看似爱折腾的克莱特曼其实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平凡。他出生在一个摩尔多瓦的犹太人家庭,少年时就因躲避战火移居到美国。但坎坷的生活从侧面激励着他在睡眠研究中的探索之路。克莱特曼一生活到了104岁,他始终坚持对于人类睡眠奥秘的探索,而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他那些近似疯狂的睡眠实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