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晚、起得早,白天全靠咖啡撑……这样的情景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日复一日的睡眠问题侵蚀着大家的健康,带来重重隐患。
5月17日,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政策要求,由湖北省睡眠研究会主办、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心理医院)承办的首届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学术年会暨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医学中心“RPSGT睡眠技师规范化培训班”开幕。会议以“聚焦睡眠障碍临床诊疗,推动多学科规范化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精神、心理、神经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齐聚江城,共商睡眠医学发展大计。
学术会议现场
对话昼与夜:睡眠健康成为全民议题
当前,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及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的困扰,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的研究显示:59%的受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易醒、早醒、入睡困难是最主要的睡眠困扰。
重视睡眠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2025-2027年为精神卫生服务年,并发布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其中包括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睡眠医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睡眠障碍种类繁多,睡眠障碍的诊疗涉及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呼吸病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等多个学科,跨学科规范化诊疗难度大。本次年会邀请到了国内知名睡眠医学专家、教授等,围绕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及睡眠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作报告。武汉市心理医院党委书记谌培表示,通过本次会议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为破解睡眠医学领域的难点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武汉市心理医院党委书记谌培致辞
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王涛在开幕式上致辞。成立于2024年的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顺应时代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湖北地区的睡眠健康事业的发展。
枕畔新生态:聚焦临床与创新的行业前沿
会议设置主会场及药物治疗、诊疗新进展、CBT-I(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诊疗病例四大分会场,涵盖20余场主题报告与临床经验分享。
主会场中,国内睡眠医学权威专家、武汉市心理医院朱军红围绕《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慢性失眠共病诊疗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睡眠障碍诊疗中的核心价值。朱军红围绕失眠的现状与危害、失眠的临床评估、失眠的治疗策略、特殊人群的失眠治疗、伴有其他疾病或共病的失眠治疗等内容展开分享。“在干预方式上,我们首选心理治疗,而不要一上来就用药,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很重要,要尽量避免各种干预带来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朱军红表示。
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障碍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朱军红致辞
四大平行分会场亮点纷呈。药物治疗专场聚焦抑郁合并昼夜节律紊乱、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优化用药策略;诊疗新进展专场展示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经颅磁刺激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CBT-I专场深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及共病中的实践路径;诊疗病例专场则通过10余家医院的典型案例分享,推动理论与临床的深度融合。
培育新生代:青年力量托举睡眠医学的明天
同期开班的“RPSGT睡眠技师规范化培训班”成为会议另一大焦点。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障碍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朱军红介绍,睡眠技师作为睡眠监测与诊疗的关键角色,目前全省专业人才缺口显著。
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训练相结合,围绕多导睡眠图(PSG)解读、睡眠监测技术标准化等内容开展系统培训,为基层睡眠医学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据悉,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的政策指引下,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精准诊疗、全程管理、多学科协同”为目标,构建了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服务体系。该院睡眠医学中心依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主委单位雄厚的学术力量,以睡眠障碍专科为主体,开展睡眠障碍疾病的诊疗及科研工作。未来,武汉市心理医院将持续提升睡眠障碍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让更多人拥抱“好睡眠”。
原标题:大咖云集,共话睡眠健康!首届湖北省睡眠障碍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本文作者:极目新闻通讯员 邓盛强 陈识,转载于极目新闻,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