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线下线上齐发力,清雷科技闪耀青岛老博会
近日,青岛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盛大开幕,此次展会共吸引了33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20000㎡,接待观众超28000人次。清雷科技不仅线下展位人潮涌动,专场分享会坐无缺席;线上直播间同样热度攀升。清雷以“线下+线上”的立体传播矩阵成为全场瞩目的智慧养老“风暴眼”,掀起了一场席卷康养行业的智慧化革新浪潮。 图片来源:清雷科技 清雷展区,数字医养解决方案以其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核心亮点——全新生命体征监测雷达KY-36,更高精度、更快响应、更强抗噪,实现了对长者呼吸、心率、体动、睡眠等关键生理指标的无接触持续监测。面向医养结合养老企业推出的夜间健康体检服务,以其“0成本、轻资产、分成模式”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清雷科技正以新产品、新服务、新理念,定义智慧养老发展新路径。(内容来源:清雷科技) 1.2 狄耐克携手关存太院士,共探脑机接口新路径 近日,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脑机接口领域专家关存太受聘为公司特别顾问。双方将在非侵入式脑机交互技术领域展开合作,聚焦睡眠健康、专注力提升与认知康复等方向,推动相关技术落地。 脑机顾问聘任仪式,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关存太长期致力于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算法与系统的研究,此次合作将结合其学术经验与狄耐克的工程能力,探索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可能。(内容来源:东南网) 1.3 国内外专家聚厦 探讨脑机接口技术 近日,以“脑机智能·赋能心脑健康”为主题的第一届脑机智能与心脑健康创新发展及应用会议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举行,国内外相关专家和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创新应用。 会议上,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围绕脑机接口与心脑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开展交流探讨。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认知增强和大脑解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实验案例。上海外国语大学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饶恒毅介绍了睡眠与大脑健康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勋探讨了高效脑电信号识别与解码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君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赋能行为增强机器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来源:东南网) 1.4 “睡眠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化培训”会议圆满落幕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在重庆万州,一场聚焦睡眠医学领域的学术盛宴——“睡眠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化培训”【项目编号:2025 - 03 - 09 - 074(国)】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此次培训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承办,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图片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 本次大会不仅深化了与会者间的学术互动,更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睡眠障碍诊疗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本次培训推动了睡眠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了睡眠医学领域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内容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 1.5 杭州启动运动医学、睡眠障碍诊疗、体重管理诊疗“三大中心”建设 7月23日,记者从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杭州市运动医学中心、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杭州市体重管理诊疗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启动会现场,图片来源:杭州市中医院供图 “三大中心”建设构建了覆盖“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三级服务网络,打破了传统单一科室看病的模式,强调多学科协同,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专病管理服务。 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依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汇聚精神科、睡眠医学、心理治疗、中医、呼吸、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力量,同样建立三级网络。在这里,失眠患者不仅能得到药物调整,还能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中医调理等综合干预,从根源上改善睡眠。居民在手机端登录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就能完成初步的睡眠问题筛查(如填写简单地问卷量表),轻症在社区获得健康指导,需进一步诊断或复杂治疗时,能便捷转诊到上级医院。睡眠障碍利用智能化平台(如接入“家医有约”),实现从线上预问诊、筛查评估,到诊中精准诊疗,再到诊后线上随访、效果监测、方案调整的闭环管理。(内容来源:浙江在线) 1.6 50亿睡眠市场新突破,国内首个儿童褪黑素获批上市 国内首个儿童褪黑素药品获批上市,用于改善儿童入睡困难,市场空间巨大。该药品由诺贝仁医药开发,已纳入优先审评,未来市场充满想象。(内容来源:生物谷) 2.1 科技新产品 2.1.1清雷科技发布国内首个毫米波雷达AI儿童睡眠监测平台 清雷科技重磅推出国内首个毫米波雷达AI儿童睡眠监测平台,该平台通过医疗级毫米波雷达设备,无需接触儿童身体即可精准捕捉睡眠体征数据;结合远程互联网平台与深度AI算法,可以打破时空障碍,实现院内、居家睡眠数据的实时同步和自动判读,孩子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即可完成睡眠监测,为儿童睡眠监测带来了颠覆性革新。(内容来源:清雷科技) 清雷毫米波雷达AI儿童睡眠监测平台,图片来源:清雷科技 2.1.2 Somnee睡眠头带——基于神经科学的智能睡眠产品 Somnee睡眠头带是美国睡眠可穿戴设备开发商Somnee研发的一款基于神经科学的智能睡眠产品。Somnee睡眠头带是一款柔软、轻便、灵活的可穿戴设备。头带式设计便于佩戴,不会对用户的睡眠姿势造成过多限制,能让用户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使用,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依从性。 、 Somnee睡眠头带及应用程序,图片来源:Somnee官网 此外,Somnee睡眠头带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精准脑波监测,为干预提供精准靶点。Somnee头带内置实验室级EEG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用户脑电波活动,识别个体睡眠模式。 个性化非侵入式神经刺激,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基于脑波监测数据,头带会通过脑波监测获取数据,并经机器学习生成个性化神经刺激方案,采用tES神经技术对大脑进行15分钟的温和干预,引导自然入睡。 配套应用程序,及时追踪睡眠数据。头带还配套有功能强大的App程序,可提供睡眠日记、睡眠准备评分、脑电波图谱等功能,用户还可通过回答日常问题(如睡眠质量、焦虑程度)建立长期健康档案。 目前,Somnee相关技术已获得24项专利,进一步夯实了其在睡眠科技领域的创新地位。(内容来源:动脉网) 2.2 研究新发现 2.2.1食物还会影响梦境? Front. Psychol.揭秘食物敏感性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新发现 长久以来,关于食物对睡眠和梦境影响的传统观念和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如20世纪初热门漫画《梦罐子的奇梦》(Dream of the Rarebit Fiend)就描述了奶酪类食物导致怪异梦境的传说。尽管这些说法流行已久,科学界对食物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深度研究却相对稀缺。此前少数研究表明,喜好不同类别食物可能影响梦的回忆及情绪氛围,如有机食品偏好与梦境丰富性增加的相关性,但往往未能排除影响因素,结论尚不明确。 7月,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食物如何影响人们睡眠和梦境的感知,特别聚焦于噩梦发生率与饮食敏感性的关系。研究提出了三大假设:食物特异性效应、食物诱发的生理困扰、以及饮食改变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而影响梦境内容。(内容来源:公众号“梅斯医学”)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2.2.2睡觉该留盏灯吗?多项研究:夜间开灯睡觉,心脏病风险飙升56%;胰岛素抵抗涨15% 近日,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发表了研究成果[1],评估白天和夜间光照是否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光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否因遗传易感性、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夜间暴露于强光会显著增加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最高风险增幅竟达56%!(内容来源:梅斯学术)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2.3 专利新动态 浙江强脑科技申请睡眠辅助方法、装置及系统专利,有效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同济医院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睡眠辅助方法、装置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120299690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一种睡眠辅助方法、装置及系统,该睡眠辅助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动态睡眠评估知识图谱,以及获取目标用户的与睡眠相关的多模态数据;基于动态睡眠评估知识图谱以及多模态数据,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睡眠辅助方案;在执行睡眠辅助方案的过程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主观睡眠数据和客观睡眠数据,对睡眠辅助方案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目标用户的动态睡眠评估知识图谱以及目标用户的与睡眠相关的多模态数据,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睡眠辅助方案,并在执行睡眠辅助方案的过程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主观睡眠数据和客观睡眠数据,对睡眠辅助方案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内容来源:金融界) 当前睡眠健康领域呈现“技术深化、服务下沉、人群精准化”的核心趋势,多维度推动行业向全链条、跨场景生态升级。整体而言,睡眠健康产业正通过技术深化、服务下沉、人群细分,构建“预防 — 监测 — 干预 — 管理”的全周期生态,未来将更注重“神经级精准调节”“全场景服务覆盖”与“跨学科协同创新”,让优质睡眠健康服务触达更广泛人群。
本文编辑:Mark,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为整理编辑,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