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 WAIC:传统企业AI转型,迈向“智造进化论”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如约举行。800余家企业及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参会,展出3000余项前沿展品,从日常购物到健康管理,从教育陪伴到居家生活,AI 正以看得见的方式重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触手可及的智能图景。 图片来源:2025 WAIC 本次大会传递出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新趋势:技术体系化突破,单点创新汇聚成生态变革;青年创业者成为AI发展的主力军;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从智能制造到智慧生活,落地场景日益丰富。 在这股AI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浪潮中,睡眠健康领域正成为技术攻坚的核心战场。脑电监测、智能干预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一场面向全球数亿失眠者的科技探索已然展开。(内容来源:中国青年网) 1.2《智能床》国标落地 舒福德主导行业洗牌告别 "伪智能" 乱局 8月1日,由舒福德主笔制定的《智能床》国家标准(GB/T 45231-2025)正式在全国实施。这一标准的落地,意味着长期处于标准缺失状态的智能床行业,终于迎来规范化发展的转折点,也为市场中泛滥的 "伪智能"产品划出了明确红线。 图片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一图读懂 《智能床》国家标准 此次实施的《智能床》国标,从安全性、智能化程度、功能性、舒适度四大维度设定了产品底线。尤为关键的是,其首次明确"智能床"定义 —— 需通过人机交互、数据采集与传输,基于数据实现对床体形态和功能的主动适应性控制,例如能实时监测鼾声并自动调节床头角度,或持续采集睡眠数据生成个性化报告的产品,才符合"智能床"标准;而仅支持预设角度调节、缺乏感知交互与数据处理能力的传统电动床,则被排除在外,两类产品的技术边界被彻底厘清。 标准同时细化了具体要求,包括需配备童锁功能防止意外操控、运行速度不超过50mm/s、具备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能力、支持睡眠生理数据分析及智能调整等,从技术层面压缩了"伪智能"的生存空间。(内容来源:商业财经网) 1.3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聚焦“以新促变” 8月3日上午,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政商学研企等领域的嘉宾共赴“冰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激荡新智慧、注入新动能。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年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在主论坛之外,还举办了数智赋能新消费论坛、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论坛等论坛和特色活动。(内容来源:新华网) 1.4七部门印发意见: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内容来源:工信部网站) 1.5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睡眠障碍诊疗病例交流—华南区学术会议与广州召开 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起,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办,恩华药业协办的睡眠障碍诊疗病例交流项目--华南区学术会议于2025年8月3日在广州召开。 随着中国睡眠医学的持续数十年的发展及睡眠障碍疾病的诊疗水平的提升近几年睡眠医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临床学科,青年临床医生在学科发展和创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为搭建全国医生多学科临床诊疗交流平台,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将在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指导下开展睡眠障碍疾病诊疗病例交流项目。(内容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 2.1科技新产品 2.1.1 AIGC睡眠预问诊系统正式发布-助力睡眠医学中心高效接诊 在睡眠医学中心接诊过程中,不少患者因认知不足、表达困难,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讲清自身睡眠问题,影响就诊效率与整体服务体验。 小竹睡眠AIGC睡眠预问诊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针对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核心病种,设计结构化引导流程,帮助患者在候诊阶段完成健康自评和关键信息整理,生成标准化的症状描述。 通过对话引导患者回顾睡眠状况,辅助理解症状并完成自我表达,在医生接诊前提供精准基础信息,提升接诊效率,优化诊疗节奏,助力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患者提供预问诊服务,图片来源:小竹睡眠智能体 系统基于AI大模型与睡眠医学知识体系构建智能科普能力,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引导患者在候诊过程中获取结构化、个性化的睡眠健康知识。内容覆盖睡眠节律、常见障碍、生活方式等主题,AI助手可根据患者关注点动态调整讲解路径,实现“有问必答、按需推送”的互动体验,推动睡眠宣教由“医生讲”向“患者学”转变,提升就医准备度与主动参与意愿。(内容来源:小竹睡眠) 2.1.2 米度狗重力眼罩重新定义“一夜好眠”的价值 自今年年初起,一款“灌满了铁珠”的重力眼罩悄然在电商平台卖爆了。区别于绑带式的传统织物眼罩,这款眼罩像“被子”一样覆盖在眼部,有用户称“戴上眼罩10分钟,呼吸就变沉了”。 图片来源:米度狗重力眼罩 重力眼罩其实诞生于海外市场,通常会填充适量微重力珠,大约在250g左右,均匀分布于眼周并给与微压,模拟“被拥抱”的感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在千亿睡眠经济兴起的当下,重力眼罩作为细分的助眠产品,正迅速突围出圈。据了解,今年天猫618大促中,重力眼罩品类销量同比增长了100%。以助眠产品为核心的米度狗品牌,一年光是重力眼罩品类就能卖出超千万的销售额。 重力眼罩与“重力毯”的运行机制相似,而重力眼罩更精准作用于眼部神经。米度狗重力眼罩采用的是更为细致的分区设计,把重力珠压力平均分摊到眼睛周围和额头。产品功能从基础的遮光,多样化发展为降噪、抗菌、微压、可机洗等功能,逐步发展为一款“眼部小被子”。(内容来源:天下网商) 2.2研究新发现 Nat Commun丨清华大学李晓谕等团队构建多维睡眠健康指标USP,揭示其广泛健康风险、环境风险因素与遗传基础 2025年7月31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晓谕、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子林、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厉希豪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Health risks and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multidimensional sleep heal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85,233名参与者的加速度计数据,构建了名为“不良睡眠模式”(Unfavorable Sleep Profile, USP)的多维睡眠健康指标,并结合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分析了该指标与诸多疾病表型的关联,及其环境风险因素与遗传学基础。 研究团队揭示,USP在人群中普遍存在(18.9%),其特征表现为晚入睡、低效率、短时长、弱节律、不规律。USP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升高相关,并与精神、代谢、感染、呼吸等多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广泛关联。研究发现USP受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影响,并识别出包括MEIS1和TTC1在内的关键遗传变异。该研究强调了客观多维睡眠评估在预测健康风险及理解睡眠生物学基础中的关键作用。(内容来源:公众号“iNature”)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2.3专利新动态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睡眠辅助方法以及相关装置专利公布 2025年8月1日,「基于人工智能的睡眠辅助方法以及相关装置」正式进入专利的公布阶段。申请人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项医学专利涉及智能音箱播放技术领域。据专利信息显示,该技术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的睡眠状态,并依据睡眠状态调整智能音箱播放的助眠音频,以创建适合睡眠的音频环境。发明人为巢坚、梁永治。本申请旨在实现为用户搭建一个适合睡眠的音频环境,从而提升睡眠质量。(内容来源:天眼查App) 当前睡眠健康与科技交叉领域呈现 “标准化破局、技术融合加速、政策精准托底” 的核心趋势,行业正从分散创新向系统化、规范化阶段跨越: 3.1 标准体系构建终结 “伪智能” 乱象,推动行业提质 《智能床》国标的落地是行业里程碑,通过明确 “智能” 定义(需数据交互与主动控制),从技术层面划清与传统电动床的边界,压缩 “伪智能” 生存空间。这种 “标准先行” 的逻辑不仅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舒福德的主动调节技术),更帮助消费者建立清晰认知,推动市场从 “概念炒作” 向 “功能实效” 转型,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3.2 AI 与脑机接口深度渗透,重构睡眠健康服务链条 从 WAIC 展示的脑电监测技术,到小竹睡眠的 AIGC 预问诊系统,AI 正全面渗透睡眠健康的 “预防 - 诊断 - 干预” 全链条:预问诊系统通过结构化引导提升诊疗效率,智能音箱专利通过音频动态调节优化睡眠环境,体现 “AI + 医疗” 的场景化落地。同时,七部门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加速神经信号采集、解码等技术在睡眠干预中的应用(如精准调控睡眠节律),推动行业从 “经验性管理” 向 “数据驱动的精准干预” 升级。 3.3 政策与科研双轮驱动,睡眠健康上升为公共卫生议题 七部门脑机接口政策与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病例交流会议形成呼应,前者从产业端突破技术瓶颈,后者从临床端提升诊疗能力,共同构建 “技术 - 临床 - 产业” 闭环。清华大学 USP 指标研究则从科研层面证实睡眠对全身健康的核心影响,为公共卫生策略(如睡眠健康筛查、环境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睡眠健康从 “个人问题” 纳入 “全民健康管理” 框架。 3.4 消费端创新多元,细分赛道释放增量空间 米度狗重力眼罩的爆款逻辑显示,消费级助眠产品正从 “基础功能” 向 “场景化体验” 升级(如微压、抗菌等细分需求),反映出大众对 “非药物、轻量化” 助眠方式的偏好。这种 “医疗级技术下沉 + 消费场景创新” 的趋势,将推动睡眠健康市场从 “医疗设备主导” 向 “医疗与消费双轮驱动” 转型,催生更多如重力眼罩、智能枕头等细分品类。 综上,睡眠健康产业正处于 “标准规范、技术突破、政策扶持、需求爆发” 的叠加期,未来在 AI、脑机接口等技术与标准化体系的双重赋能下,将形成 “精准化、全周期、生态化” 的健康服务新模式,成为支撑全民健康的核心领域之一。
本文编辑:Mark,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为整理编辑,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