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睡了等于没睡!川大华西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不仅损害脑血管,增加痴呆风险,还会引发代谢危机!但补充这些能逆转
2025-08-12

69.png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奇怪的夜晚:第二天有个重要会议,或者要早起出行赶飞机,闹钟明明已经提前设好,也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可一躺下却总睡不踏实。不是醒来看表,就是梦里梦到自己迟到了,一夜醒好几回,早上起来比通宵还累。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任务压迫得太紧,但其实,它有个更科学的名字——睡眠碎片化。

别以为只是“浅浅醒个几次”,这事儿对大脑的打击,可能远比想象中严重。一项发表于Brain的最新研究[1]发现,这种被反复打断的睡眠,可能会扰乱大脑血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M型周细胞。它们在睡眠频繁中断的刺激下容易过度活跃,进而影响血脑屏障的稳固性,甚至诱发局部微小血管损伤。长此以往,大脑就像一座护城河被悄悄挖了角,认知功能也可能因此加速滑坡。

11.png


睡眠打断,周细胞失守,认知功能遭殃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被反复打断,不仅会让人白天头脑发昏、记忆力下降,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可能波及大脑的“硬件结构”——比如引发小血管病变、脑梗死等病理改变,甚至大幅提升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的风险。在小鼠模型中,反复中断的睡眠已被证实会干扰周细胞功能,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与通透性。

由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碎片化睡眠之所以会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可能正是因为它“敲打”了周细胞的稳定性,进而损害血脑屏障这一关键防线。而周细胞,很可能就是这个病理通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2.png

那么问题来了:在ADRD的大脑中,这两类周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研究人员将1088位参与者DLPFC区域的转录组数据与其脑组织病理评估结果相结合,进行了一番深入分析。

33.png

这似乎提示我们:血管壁结构的退化,也许正伴随着这些周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衰退。

而说到阿尔茨海默病,APOE ε4基因这位“老熟人”自然也得登场。它是目前公认的最强遗传风险因子之一。

研究人员顺势进行探索:APOE ε4会不会调控M型周细胞或T型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答案是——并不会。

虽然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人确实更容易堆积β淀粉样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认知能力也下降得更快,但这些遗传变异与周细胞亚型的表达却“各走各路”,互不干扰。换句话说,APOE ε4和周细胞在ADRD发病路径中,可能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线路。

44.png


睡眠碎不碎,大脑会“说话”


这一系列分析让人不禁联想到,M型和T型周细胞或许不仅仅是大脑血管系统的“维护工”,它们自身也可能是早期病理变化中最早受累的“受害者”。当β淀粉样蛋白堆积,或脑内血管逐渐硬化时,这些看似默默无闻的细胞,其状态可能已发生变化。

在睡眠愈加碎片化的个体中,大脑DLPFC中M型周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这种表达升高又与更快的认知能力下降相关。

55.png

相较之下,T型周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则未表现出与认知能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换言之,M型周细胞似乎对睡眠干扰更为“敏感”,可能比T型周细胞更早、更深地卷入大脑的退行性过程。

为了排除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干扰,研究团队在统计模型中纳入了包括APOE基因型、Aβ负荷、小动脉硬化等在内的多项变量进行调整。即便如此,M型周细胞与认知下降之间的关联依然显著存在。这意味着,睡眠碎片化对M型周细胞的影响,是一种“独立”关联,而不是被Aβ或其他病理掩盖的“假象”。

66.png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在老年人中,睡眠碎片化与大脑中M型周细胞标记基因表达的增加有关,而这种增加的表达与认知功能更快的衰退相关。


睡得好,吃得对,大脑才“在线”


不过,周细胞“出事”还只是个开始。大脑可不是孤军奋战的孤岛,它跟全身的代谢、免疫、心血管系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脑的“护城河”一旦崩了口子,后面可就触发了一系列反应:睡不好,脑子糊,肚子胖,血压飙,免疫乱……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一项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的研究[2],干脆放了个大招:长期碎片化睡眠不止“搞垮”认知,还“顺手”把全身代谢”搅得天翻地覆。但研究也发现了一把可能“反杀”的钥匙——乙酸。

77.png

这些表面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团队从血浆蛋白入手,揭示了答案。

88.png

说明这些关键脑区葡萄糖代谢遭到全面抑制。

就在大家开始担心“这下无解了”时,研究者在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转机。

99.png

这一发现点燃了新的研究方向——乙酸会不会就是逆转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1010.png

事实证明,它确实大有门道。

1111.png

从机制上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酶的“幕后推动”——丙酮酸羧化酶(PC)。乙酸可以激活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C,重启被抑制的糖酵解和TCA循环,帮助脑组织恢复正常的能量代谢流程。

研究者也指出,长期碎片化睡眠不仅“搞垮”了神经系统,还可能成为心血管与代谢系统失调的推手,从认知功能障碍到糖尿病的发生,都可能与它脱不了干系。而乙酸盐的出现,为这种“睡不好引发的全身危机”提供了一个颇具希望的解法。

那些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夜晚,磨损的不仅是血管里的“守门员”周细胞,让大脑的护城河出现裂痕,连带全身的代谢节奏也被搅得一团糟。但转机,可能就藏在我们的餐桌上。乙酸盐的补充——无论是通过饮食中摄入富含发酵纤维的蔬菜、水果、粗粮、菌藻等,还是直接摄入乙酸(如醋)或益生菌补剂——都可能成为调节睡眠-代谢-认知三者关系的关键钥匙。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主要使用批量RNA测序数据分析,无法完全排除非周细胞类型对结果的影响,且横断面设计限制了因果关系的推断;研究[2]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在人类中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1]Hamid M, Detroja TS, Tripathy SJ, Menon V, Xu J, Yu L, Wang Y, Buchman AS, Bennett DA, De Jager PL, Lim ASP. Sleep, pericyte subtyp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2025 Jul 14:awaf161. doi: 10.1093/brain/awaf16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657931.

[2]He Q, Ji L, Wang Y, Zhang Y, Wang H, Wang J, Zhu Q, Xie M, Ou W, Liu J, Tang K, Lu K, Liu Q, Zhou J, Zhao R, Cai X, Li N, Cao Y, Li T. Acetate enables metabolic fit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during sleep disruption. Cell Metab. 2024 Sep 3;36(9):1998-2014.e15. doi: 10.1016/j.cmet.2024.07.019. Epub 2024 Aug 19. PMID: 39163862.



原标题:睡了等于没睡!川大华西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不仅损害脑血管,增加痴呆风险,还会引发代谢危机!但补充这些能逆转

本文作者:木白,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梅斯医学(ID:MedSci_cn),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