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团队&始祖鸟品牌“升龙”烟花秀,图片来源:网络
当海拔5500米的寂静被烟花爆破声打破,它所触动的公众神经,或许正与每个夜晚我们对一份纯粹宁静的集体渴求同频共振。
海拔5500米的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一向寂静的高原被一场烟花表演打破宁静。9月19日,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在这里点燃了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三幕烟花沿山脊蜿蜒上升,在稀薄空气中形成一条“龙”的轮廓。这场持续仅52秒的表演,引发的争议却持续蔓延。号称使用环保材料、通过盐砖引导小动物撤离等措施,未能平息公众的质疑。
图片来源:网络
在生态敏感的高原地区,任何人类干预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而这场争论,也意外地照见了现代人一种共同的失落——我们都在失去最后一片宁静之地。
一、艺术与环保的激烈碰撞
“升龙”项目本意是致敬自然。蔡国强希望“在粗粝与神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喜马拉雅深处展开“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始祖鸟声称,这是其“向上致美”系列活动的第三季,旨在探索高山在地文化。
然而,这场视觉盛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成一场公关危机。网友给这场表演贴上了“地球的带状疱疹”的标签,质疑在脆弱高原进行爆破的合理性。
尽管品牌方声明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并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但公众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专家指出,所谓“可降解”材料在低温且微生物活动极低的高原环境,分解速度将极其缓慢。更有人质疑“盐砖引导鼠兔”的方案不符合动物行为学。
二、高原生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且恢复缓慢。高原植物生长极为缓慢,许多植物需要多年积蓄养分才能开花。比如塔黄,其生长积蓄期长达三十多年。一场烟花爆破可能瞬间毁掉一片历经数年才形成的植被,而受损的高原植被恢复如初,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烟花燃放产生的巨大声响和震动,对高原野生动物更是潜在灾难。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指出,烟花燃放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声响,很可能导致鼠兔等小型动物洞穴坍塌。秋季是动物们储备过冬食物的重要时期,但此次烟花活动干扰了它们的正常觅食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烟花燃放可能对高原水资源造成污染。燃放地点临近水源,烟花产生的粉尘微粒可能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影响中下游的用水安全。
三、当致敬自然变成破坏自然
始祖鸟作为户外品牌,其核心价值本应是“尊重自然、永续环境”。但这场烟花表演让许多人感到品牌背离了自己的初心。一个细节值得玩味:蔡国强在活动后的感言视频中感谢“聪明的动物们帮助,让我的点火线路畅通无阻”,并称支持他在这片世界屋脊上实现“大闹天宫”。这种表述与高原应有的敬畏之心形成鲜明对比。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商业品牌对“硬核”定位的追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张力。“消费者不硬核,目的地可以很硬核”——这种思维导向下,品牌选择了世界屋脊作为舞台,却忽略了这一选择背后的生态责任。
四、被遗忘的"睡眠生态学"
这场高原争议,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的睡眠困境——我们正在用对待自然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睡眠:过度干预,却缺乏敬畏。
睡眠科学家发现,优质睡眠依赖于两个核心节律:睡眠内稳态和昼夜节律。前者如同高原上季节更替的植被生长,需要规律的作息来维持平衡;后者则像高原动物对日出日落的敏感依赖,受光线调控。
然而,现代生活正在打破这些节律。我们熬夜后试图用周末补觉,就像在高原生态遭破坏后进行人工修复,看似弥补,实则打乱了身体固有的平衡机制。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对待睡眠的态度与品牌对待自然的态度如出一辙。当失眠时,我们追求各种"助眠黑科技",从智能手环到助眠神器,试图"征服"睡眠。这何尝不是一种"技术傲慢"?就像相信可以用环保材料抵消高原爆破的生态影响一样。
五、从世界屋脊到卧室的启示
据最新消息,日喀则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已赶赴现场核查,第三方环保机构也将对项目生态影响进行评估。高原的自我修复需要时间,而自然的宁静一旦被打破,恢复起来远比建造更难。
睡眠何尝不是如此。在这个过度刺激的时代,守护宁静不仅是一种生态责任,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今夜,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放下对睡眠的执着,像守护一片高原净土一样,守护内心的宁静。
当我们停止征服夜晚,睡眠自会温柔降临。
本文作者:几米,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