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小切口”破解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措施聚焦五大核心领域:学业压力方面,严控书面作业总量,鼓励设“无作业日”,减少考试频次且不按成绩排名,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缓解升学焦虑;运动健康方面,全面推行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开展全员性体育比赛,延长课间活动时间;睡眠保障方面,严禁学生提前到校,保障必要午休,将睡眠状况纳入监测评价;网络管理方面,严禁手机进课堂,鼓励“息屏行动”,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特殊群体关爱方面,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建档立卡,“一生一策”提供心理指导,每学期至少1次家访。
同时,措施明确系列保障机制:建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每学年心理测评不超1次;推进“全员育心”,配齐专职心理教师,构建班主任、心理教师、精神科医师三级服务体系;优化校园环境,开展“护苗行动”防欺凌,建兴趣社团丰富生活;强化家校协同,每学期至少2次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全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卫健、网信等部门建立危机转介机制,用好心理援助热线。
原标题: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10条措施 聚焦减负、睡眠、用网等核心问题
本文转载于千龙网,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