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抖音的时候刷到一部短剧的广告,估计是算法知道我平时会看德州的内容,就给我推了一部和德州有关的短剧。
男主角坐在赌桌对面,面无表情。对手全下,巨大的筹码堆推向池底,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弃牌时,他抬起眼皮,缓缓说道:"我跟你。因为我能看见——你的心跳加快了零点三秒。"

停下来看了一集,后面要我下载才能继续看,我一脸不屑,划走。接下来抖音不耐其烦的给我连续推送这部短剧广告,一而再再而三,堪称赛博版本的三顾茅庐。
于是我下载了app,里面确实能免费看,没有广告,并且我每看30秒就会弹出提示说又挣了0.2元,还没看几集我已经挣了5元。提示说可以取现,我半信半疑点了提取,好家伙,真收到钱了。
这一套组合拳真厉害,爽剧下饵诱你下载,点进去爽看同时还挣钱,对于有大量无聊时间需要打发的人来说,这样的产品根本毫无抵抗力。
"奶头乐",已长成吞噬时间的巨兽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两部短剧的火爆,那就大大低估了这个时代。
"奶头乐"的理论,源自上世纪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的预言:当社会80%的人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时,最有效的安抚方式,就是提供大量能够满足感官的娱乐与刺激,让他们沉溺其中。
三十年过去,这个预言正通过算法和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变为现实。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一头由代码、资本和人性弱点共同喂养的巨兽。
行业内报告显示,这样的短剧平台已拥有近2亿的活跃用户。这相当于,每七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沉浸于此。他们每人每月看似微不足道的点击,为平台贡献着1.5到2元的广告收入,共同撑起了一个年收入预估超过50亿元的庞大产业。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头巨兽的触角无孔不入。不仅仅是短剧,所有旨在让你"停不下来"的产品,都是它的化身。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日均刷短视频的时间已接近100分钟。高强度、高频率的刺激,正在悄然重塑我们的大脑神经,导致普遍的注意力涣散和决策耐心下降。
这头巨兽最可怕的,是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献祭时间。当我们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瘫倒在沙发上,发现自己只剩下力气"消费娱乐垃圾",而再没有一滴精力去阅读一本好书或进行深度思考时,"文化体力耗尽"便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症候。
所有"免费"的快乐,命运都悄悄标好了价码
表面上看,你似乎是赢家——赚了点小钱,获得了快感,打发了无聊。但这场交易的天平,远非如此公平。你所付出的代价,比想象中更为沉重。
很多人以为刷剧是在"休息",但神经科学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最耗能的"伪休息"。短剧和短视频,设计了三秒一个反转、五秒一个冲突的强节奏,让大脑内的多巴胺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频爆发。长期浸泡其中,大脑会对平淡的、需要耐心才能获得的快乐(比如读完一章书、学会一项技能)彻底失去兴趣。

你付出的,是再也无法找回的深度睡眠。你躺在床上,对自己说"就再看一集,看完一定睡",短剧里那些赌桌上的尔虞我诈、逆风翻盘的极度兴奋,持续刺激着你的交感神经,让大脑处于战斗或逃跑的警戒状态。你关掉了屏幕,但飙升的肾上腺素和脑海里盘旋的剧情却关不掉。于是,入睡困难、睡眠浅、频繁夜醒……一次次"再看一集"的承诺,让本该深沉甜美的睡眠,成了奢侈品。
在这场交易里,你以为你是用时间在薅羊毛的玩家,但实际上,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流量羊",被平台用小额金钱买走,再高价打包卖给了广告主。
夺回我们被偷走的夜晚
所以,别再问“再看一集又能怎样”了。
答案,就写在第二天早上的镜子里——那双布满血丝、需要三杯咖啡才能撑开的眼睛;那个昏昏沉沉、处理不了任何复杂工作的脑袋;还有那张连粉底都盖不住的、疲惫的脸。
我们心里都清楚,那部短剧、那个无限刷新的短视频信息流,给不了任何真正的营养。它只是一个精致的“时间销毁器”。我们上交了宝贵的睡眠,换来了一堆转眼就忘的剧情和几块散碎银两,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
是时候终止这场不划算的交易了。

把那个闪烁的屏幕推开,把那个被偷走的、黑甜无梦的完整睡眠,重新夺回来。
今夜,祝你关掉手机,也关掉疲惫,晚安。
本文作者:几米,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